在周家渡街道,这个浦东历史最悠久的街道,面对43%户籍老龄化程度以及日益捉襟见肘的养老资源,也展开了自己的思考和行动。针对传统社区养老服务看护设备不齐、专业护理队伍不足、养老机构匮乏的现实挑战,邹平路58号——一座以人工智能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新型为老服务中心,努力打造科技助力的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惠及社区老龄人群,成为社区长者新的“网红打卡点”。
新科技将为养老带来什么新体验?
作为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智慧养老的场景应用,新落成开放的周家渡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除了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管理、医疗护理、文教体娱、紧急援助等服务外,中心还集成了各类科技设备、专门设置5G网络环境,构建了智慧养老数据中心,搭建了居家环境与辅具增能样板间、智能照护示范间、家门口智能微型为老服务站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突破传统社区养老运行模式,承载展示体验、供需对接、资源赋能、联动周边等新使命。
年过七旬、住在上南十二村居民李阿婆受邀成为中心第一批体验者。刚进门,就看到迎宾智能机器人在大厅穿梭,并与她热情交流,让李阿婆连声称奇。
一楼敞亮的大厅里展示的居家环境与辅具增能样板间,吸引了她的目光。李阿婆走上前去,在“分钟诊所”里快速检测、数据分析,拿到了体检报告;在工作人员的辅助下输入最新测量的血脂、血压、血糖的数据,智能机器人很快就告诉李阿婆,要合理膳食降低血脂指标,也要坚持用药控制血压;心电智能监测仪则带来好消息:心脏的各项指标不错!
在二楼的智能康复中心,李阿婆也体验了健康档案建立、慢病筛查等服务。工作人员介绍说,针对病症,借助远程医疗咨询平台可以连接华山医院、瑞金医院等上海知名医院的远程医学中心,提供详报告解读与咨询等服务。
体验完,李阿婆觉得确实比上医院日常检查节约了不少时间,而且也让老年人消除了对高科技产品的陌生惧怕心理。
“要是这些高级机器在我们小区里也有就好了。”“阿婆,以后会有的,今后每个居委会在家门口为老服务站都会有类似的设备……”记者了解到,周家渡街道32个家门口微型为老服务站将陆续与中心联网,相关数据实时汇总到数据中心,为每位老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街道办事处主任华英姿说,“中心的建成和使用,也将有效助力周家渡15分钟为老服务圈,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慢行可达!让生活在这里的老年人感受实实在在的便利。”
未来居家养老会有啥不一样?
住在上南花苑的孟先生推着正在康复的老父亲来了解,如何用科技帮助解决居家养老问题。自孟先生的母亲离世后,除了每周探望,要强的父亲自认为生活自理没问题,却常常把锅子烧焦,糖和盐分不清。想把老父亲送进养老院,却始终放心不下。
每次孙子来探望都会教老爷子如何进行视频对话,但往往因为网络速度问题或者是操作的繁琐,加上老人的健忘,要么忘记怎么接听,要么无法监视到老人家里的情况,清晰度低,沟通对话有障碍。而且即便视频对上话了,也只是聊上几句聊胜于无。但凡有点什么小状况,还得马上赶去照看,生怕有什么意外。
孟先生对中心提供的适老化居家改造样板间和智能照护示范间充满了兴趣,他和老父亲提前感受了下5G环境下超高清的视频实时传播与亲友网络对话,老父亲看着同样年迈的弟弟出现在画面上的时候,兴奋得如同孩子。
孟先生对全方位安防感应护理系统也特别感兴趣。“对老人家摔倒或离床都会发出安全警示。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足不出户就能了解长辈的健康状况了。”旁边的工作人员提醒说,这个设备还可以显示昨夜老人家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存在睡眠问题呢。更重要的是,一旦数据发生异常,系统会及时干预,发出疾病预警提示。
以中心赋能家门口微型为老服务站,再到为居家养老增能,养老不再是一个家庭在孤军奋战。在“周家渡智慧养老平台”微信小程序,家属可以随时向社区提出安排护工上门陪聊、陪同就医、助餐送餐等服务。中心以及就近微型为老服务站都将提供老年康乐、社区关爱、养老政策等活动信息,提供智慧养老顾问以及“迷你老博会”中家庭护理、医疗辅助、康复设备的咨询和居家养老设备可租可售可体验服务。
在未来随着5G更广泛运用,更可以通过虚拟场景体验不同适老化康复辅具智能产品的功能和式样、高低调节,呈现家庭消费场景的智能化。
依托AI+养老的构架,周家渡街道还将以开放的平台吸引企业养老智能产品落地,提高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质量。线上线下科技支撑、养老资源优化利用,人工智能在养老领域的深度应用,足以提升“嵌入式”养老服务品牌的示范性和应用性。而有了科技的翅膀,“智能化”不再是横亘在老年人面前的障碍,而是助力他们恢复年轻心态的工具。
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或者原创,如有冒犯贵网站版权的,请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