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养老院、无锡敬老院、无锡康复院-无锡太湖今夕延年护理院2021年4月21日讯  上海是较早进入人口深度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而虹口的老龄化程度居于上海市首位,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的城区,目前老年人比例已经达到了42%左右。近年来,在上海实践中,“智慧养老”被频繁提及,怎样应对养老难题?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
家住密三小区的袁阿姨家中就安装了“一键呼叫电话机”。袁阿姨说,紧急呼叫的按键很灵敏,因为出于不愿麻烦别人的心态,至今还没用过。“我心里知道电话另一头有接线员会帮我,所以有电话机在就觉得很安心。”
如何做到快速、稳妥地处理紧急情况?“一键呼叫电话机”背后依托的是强大的智能平台。记者来到虹口区长者服务中心,这里便是“一键呼叫电话机”的“接线台”,也是虹口区“36129000为老服务热线”的运行平台。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通话声,总控屏幕上展示着虹口区长者分布情况。每一个闪烁的光点就代表着区内老人的实时情况,红色的光点表示100位以上老人的分布情况,黄色的光点则表示100位以下、50位以上的老人分布情况。通过这张分布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曲阳路街道和江湾镇街道,60岁以上老人较为密集。
点击每一个点,页面就会跳出该圆点(即“一键呼叫”电话机)所在位置的老人的联系方式、生活习惯、疾病历史、日常诉求等信息,同时还能追踪每张需求订单,真正做到大数据统计和精细化管理。
随着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加上现代社会老人和子女都追求有自己的空间家庭养老的功能日益削弱,“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的现象让人有些扎心。由此,不少孤老家庭渐渐转向社会养老服务。
在虹口区社会福利中心,近40名老人居住在此。凉城新村街道社区食堂就设在养老院一楼,除了为住养老人提供“一日三餐”,附近居民也会来食堂吃个便餐或打包小菜带回家。
在食堂用餐区,“明厨亮灶”屏幕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明厨亮灶”由四个小屏幕组成,分别是洗菜区、切配区、灶台区和分餐区。只见身穿白衣的分餐员井然有序地盛菜,后厨整洁明亮。家属金定森告诉记者,“老人的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后厨中制作,老人在楼上用餐,我们家属就在下面看大屏幕。卫不卫生、规不规范,我们都清楚得很。”解决了后厨不能进人,食品安全无从知晓的问题。目前,虹口区设有食堂的养老机构后厨内都已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住养老人及家属能够在用餐场所实时看到厨房加工制作的全过程。
智慧养老,“智”在管理
“明厨亮灶”是“虹口乐龄”养老专屏的其中一个内容。虹口区民政局协同市场监管部门多方合力,将区域内设有食品加工场所的养老机构的后厨视频监控,通过网络传输的技术手段,同步传至“虹口乐龄”和属地街道的监管部门监控中心,在养老机构餐饮服务作业时段内,由监管部门委派专人同步开展监督,实现养老机构用餐线上“云监管”,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现场连线、即刻整改,发现重大问题即刻上门处置,实行“实巡查”,快速高效处置每一件事。
虹口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袁瑷介绍,“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将养老机构内的餐品加工场景进行展示,既能够让经营者更加自律,也能让广大老年人不管在机构内用餐还是餐品配送,都能吃得更加放心。”
“体温36.1℃,脸部特征已录入系统。”在养老院入口处,记者遇到了前来探视母亲的刘先生。只见刘先生在智慧访客出入系统的机器前照了一下脸,就完成了测温和信息自动登记。刘先生说,“原来探视都要手动登记,比较繁琐。现在用了这台机器,我只需要照一下脸,机器就会自动登记,下一次再来也会‘认得我是谁’。我们家属和老人都感到非常便捷。” 这套智慧访客出入系统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对老人及家属进行自动测温,自动录入存档,实现人员可追溯。”
在楼上的日间照料中心,杨阿婆和几位好友老人正在看电视,一旁的多功能厅、乒乓球房中,也聚集了不少老人在聊天、运动。这些老人手上都带着一个新潮的智能手环,这个手环有什么用处?
上海德律风置业有限公司瑞信分公司书记章琦介绍,为了让老人安全地享受社区生活,会给老人配备一个智能手环。手环的定位功能,能方便工作人员看到老人在哪个位置。一旦发生意外事件,老人通过长按手环,马上会有工作人员来到老人身边提供帮助。“几个重点区域也设了电子围栏,像电梯口,开水房,洗手间,老人移动到这些区域也会告诉管理人员,对老人实现看护。”
天宝养老院还通过人脸识别、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和终端产品,实现无感化的安全管控。如果患有认知障碍症的老人不小心误出院,通道和电梯口的多个摄像头捕捉图像,和数据库信息进行比对并实时报警,让护理员、保安能够发现老人的异常行动,及时干预。章琦说,“智慧产品在满足安全管控的同时,减少老人的约束感和束缚感,实现无感化的安全管控。”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或者原创,如有冒犯贵网站版权的,请与我们取得联系!